内容来源: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:2025年11月03日 浏览次数:131次
打卡绝美红叶谷,解锁红叶秘境,红叶似火美到失语……近日,社交平台上关于观赏红叶的讨论刷屏。随着我国多地进入红叶最佳观赏期,一抹抹如霞似锦的红色吸引众多游客,形成季节性旅游高峰。
开发和利用红叶景观及相关产品,有助于拉动地方旅游收入增长,推动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等相关产业发展,促进产业融合,也能增加就业机会,带动群众增收致富。重庆市自2007年至2024年连续举办18届巫山红叶节,累计吸引游客超970万人次,创造旅游综合收益80亿元;辽宁省推动“生态+文化+体验”融合,整合利用当地枫叶资源,自今年入秋以来,红叶主题景区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67%,高铁旅游订单占比提升至42%;太原市举办的傅山与崛围红叶暨第五届崛围文化采风活动,开设书画笔会、崛围书院名家大讲坛等,将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相融合,打响“西山红叶”文化品牌。
我国地大物博,各地拥有众多类似红叶的旅游资源,如冰雪、古建筑、文化IP等,用好“红叶”资源,能够为文旅市场注入强大动能。不过,这场奔赴秋日之约的“红叶”之旅,并非一帆风顺。景区周边路段存在拥堵,景区停车位不足,购票及观景环节等候时间长,景区同质化以及配套不足等问题,往往令游客体验不佳,难以充分释放潜在经济效益。如何用好“红叶”资源,为文旅市场注入更大动力?
疏通堵点。做好交通保障工作,让赏红叶的路径更通畅。交管部门加强研判、做好规划,优化交通秩序维护方案,适当增加景区周边公交运力以及停车位。针对易拥堵路段,实行疏堵保畅措施,充分保障车辆通行。提升景区高峰期承载能力,让赏红叶的过程更高效。景区可提前预判客流量,采用多种方式分散客流。比如,灵活调整开放时间,增加临时出入口,根据不同区域特点与景色推出多条赏游路线,还可增加志愿者负责维护秩序、提供引导,帮助游客快速抵达目的地。
升级体验。景区和相关文旅企业可创新利用红叶资源,打造具有特色的游玩项目。增设相关主题活动,提供更舒适的配套服务,改善游客旅游体验。分析不同类型游客需求,提供差异化选择。比如,为徒步爱好者组织探寻红叶相关徒步活动,为儿童开设自然课堂和科普活动,用“红叶+摄影”“红叶+赛事”等业态满足多元需求。景区及周边基础设施和配套水平也得跟上。在景区内部栈道、登山路线周边合理增设餐饮区、休息座椅等,提供更多样的住宿和餐饮选择,进一步做好服务保障。
塑造品牌。因地制宜利用资源优势,打造文化旅游特色IP,构建有影响力的文旅品牌。立足生态优势,建设生态旅游基地,构建亲子游、研学游、农事体验好去处,或挖掘历史文化内涵,用好非遗、历史人物等文化资源优势,设计相关文化创意衍生品,搭建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文旅场景。借助节会促进品牌宣传,多渠道展示品牌价值与魅力,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,将其发展为地方推动全域旅游、全季旅游的重要突破口,推动地方文旅高质量发展。(钟子琦)